“为什么由世界上最能讲故事的人组成的市场部却讲不好自己的故事?”
“市场人/品牌人明明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户,为什么价值还是没有被看见?为什么在90%的企业中地位低?”这是很多从业者的心声。
01
不背结果指标,无法和CEO同频
目前90%的市场部不背营收指标,但对于CEO而言最看重的三条命脉线:销售额、利润、现金流,企业内谁和这三条命脉离得最近,谁就拥有最高的权利和地位,这就是CEO无法与CMO同频共振的根本。
02
业绩集中在营销漏斗的前端,功绩难衡量
市场部的大部分工作处在营销环节的最前端,挖掘回来的线索、商机交由销售部进行跟进,销售很难配合市场获取营销漏斗下半段的数据。
因为市场部不负责成交,自然也拿不到清晰的结果,哪些是优质的资源,哪些成单了......销售想起来记录一下,没想起来全因自己能力强。即使销售只做了成单的最后一公里,他也拿到了论功行赏的主动权。
03
花钱部门,拿人手短
营销人都知道,做市场、做品牌通常是一个长线的投入,不仅时间周期长,还要砸钱。大部分传统型老板不认同此价值,所以也舍不得砸钱,市场部自然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没有效果何谈地位,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即使懂行的老板,也得评估ROI,在企业经营面前,和产品、研发、销售等环节进行一通平衡,哪个价值最大。
虽然有种种客观问题存在,但营销人就认命了?继续当着受气小媳妇?当然不能!什么样的营销人,未来可以活得很好?
04
勇敢背起营收指标
我曾在一个CMO交流会上做过一次调研,关于是否愿意背营收指标,现场有60%以上的人不愿意,原因是对该指标的影响不可控。
想变革就必须接受随之而来的阵痛,所以我主动把企业销售额纳入了自己的考核指标中。只有扛起指标,才能平等对话,才能赢来更多资源。
05
利用MarTech工具,数字化还原客户旅程
市场部的数据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但相比于OA、ERP、CRM等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营销自动化的推广普及度要落后的多。
展开全文
市场上有很多营销自动化工具,从潜客挖掘—线索获取—线索孵化—MQL—SQL—订单,能较完整地还原客户旅程,实现获客到转化管理的闭环,更高效地提升营销效果和跨部门合作。
06
渗透典型客户,搞创收
与其等待销售反馈的二手信息,不如主动深入一线,拿一手客户信息。我的做法是将销售回落到线索池的静默线索进行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后二次孵化,不完全以签单为目标,有的可以转为生态伙伴,有的可以转化为资源圈进行营销,当然也有销售的漏网之鱼,最终签单。
无论是直接的创收,还是间接的创收,都是市场部在创收层面上迈进的一步。深入客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后,客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能更好地占领客户心智,让市场工作更精准,更有价值,你对此会有更深的感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