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形成、学习新知识等过程中,大脑会通过新增突触、强化已有连接等方式,构建新的神经回路。这些新回路是大脑存储和处理新信息的 “物理基础”。
记忆的不断加工过程,既是某些技能不断娴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不断加工,产生新认识和使认识不断深刻过程。也就是说,记忆记忆不断加工过程既是一个技能训练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学习过程。
因为神经细胞与蛋白质合成或蛋白质渗透到细胞内、新增突触、新增受体、新增细胞内骨架成分,它实质是对信息的加工、组合、传递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使生物信息得到了强化和固化,神经细胞之间配合默契、灵活,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神经回路,更是对生物信息的重新编码。
这个过程的强化、固化和神经细胞之间配合会更加默契、灵活,不仅会强化和固化记忆,而且会使某些技能更加娴熟,甚至超能。
例如,第一次学习骑自行车时,身体平衡、动作协调等相关的神经细胞会建立起全新的连接模式,形成专门负责骑车技能的神经回路;大脑中与骑车相关的视觉、手脚、身体等运动等区域的神经元也会形成一个骑车的神经回路网络。
这个神经回路网络,最初是连接不稳固的,所以,初学者骑车要领记忆模糊,骑不稳;但随着练习的次数不断增加,这个神经回路会不断强化、固化,而且神经回路之间配合会不断默契、灵活,最后骑车要领记忆牢固,而且能骑车自如;特别是玩骑车杂技艺人,更是能在钢丝绳上骑车,这就是这个骑车神经回路网络中的神经回路配合程度,达到了超能的水平。
这个新的神经回路的产生及生物信息的重新编码,会新增记忆内容和使记忆内容发生变化,这里记忆内容的增加,就是人们新增了认识,这里的生物信息的重新编码就是人们的想法发生变化,或想法发生了深刻认识。
例如,学习数学公式的神经回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神经回路产生关联时,可能会催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想法。 这就是不断对数学公式的学习,这条数学学习的神经回路新增了突触、受体、细胞内骨架,这就会增加该数学公式与日常生活问题连接了新的神经回路,这个新的神经回路的产生,就是人们利用数学公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新想法。
又如我们对《岳阳楼记》的不断学习,随着对这篇文章不断理解的深入,特别是对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断理解和深刻,将可能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发生变化,而且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这就是由于这条学习神经回路中,将不断新增突触、受体、细胞内骨架,这些新增的变化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和新的生物信息的组合,这种新的连接方式和新的重新组合,实质是生物信息的重新编码。虽然,目前人类对这种编码一无所有知,但这种的重新编码就是人们对原有认知产生新的认识,和对原有认知产生深刻的认识的生物物质形式。
二、记忆痕迹的三种形式
这种记忆痕迹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电流震荡痕迹,二是细胞与蛋白质合成或蛋白质渗透痕迹,三是基因变化痕迹。
电流震荡痕迹,主要表现为神经回路的形成,它是短时记忆的方式,在外界刺激或内在感受下,神经细胞产生电流,连接成神经回路。如果在短暂和轻微外在刺激,或短暂和轻微感受下,这种神经回路上的神经细胞,不会发生神经细胞与蛋白质合成或蛋白质渗透变化,也不会发生神经细胞基因变化,比较容易掉链和消失,所以,它一般是短时记忆。比如,我们对某人的一面之交,很容易忘记其形象和交往过程情景等。
神经细胞与蛋白质合成或蛋白质渗透痕迹,如果你与这个人继续交往,而且发生了非常愉快或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实际是这种电流震荡不断继续和加大力度,这就会在社交神经回路上的神经细胞就会与神经递质的蛋白质合成,也就是神经递质的蛋白质会渗透到神经细胞内,改变神经细胞结构,稳固记忆,这就会进一步稳固社交神经回路,这就会形成了长期记忆。
基因改变痕迹,基因改变就是神经细胞内增加了新的骨架成分,或者新增了突触和受体,这就会进一步固化记忆和增加神经回路。基因改变的结果往往可能产生精神病、某种特技技能等。
因为基因改变增加了新的突触、新的受体和细胞内骨架,这些可能进一步固化记忆,或产生非一般的神经回路,或毁损一些神经回路,这就可能导致人们固化原有认知,或新增一些认知和思维异常的神经回路,这就可能导致不正常的认识和思维,也就是精神病,这往往是生活或人生受到某种重大打击或挫折,极强或长时间的刺激了神经,导致的基因变化。
如果这个人对你人生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你情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体现在正负向二个方面:友情极深或打击极大。这时就很可能会在你与他交往的神经回路的神经细胞里发生基因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的失恋而变神经病的原因,因为他对对方感情极深和极度依赖,其爱情神经回路上的神经细胞发生了基因变化,其细胞内新增了骨架成分,这些骨架成分的增加,会固化他对对方情感,会产生只对方才是他一辈子的最爱,没有对方就无法生存等异常的固化心理,一旦失去对方,就可能变为精神病,甚至做极端之事。
另一种情形,就是诸如运动员、钢琴家高强度的锻炼和训练,刺激了相关神经细胞,导致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增加了新的突触、新的受体或者细胞内新增了骨架成分,增加非一般的运动和弹奏的神经回路,这就就可能练就为非一般人有的运动和弹奏特技技能。
神经回路上的神经细胞之间,也如同有些小手,随着锻炼和训练次数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会增加一些小手,小手之间会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会配合越灵活、默契。这就是新增神经回路的原因,也是神经回路之间固化的表现。
三、记忆刻录的真正含义
刻录的含义理解,可以分为“刻”与“录”二个方面理解。
刻就是外界刺激和内在感受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有什么样内容的外界刺激和内在感受,就会刻记什么样的印记,即刻记什么样的内容,这是记忆痕迹的关键。
具体表现就是连接成什么样的神经回路,神经细胞与什么样的神经递质的蛋白质结合式样、或蛋白质渗透神经细胞内模式,新增受体式样,神经细胞内骨架变化式样,突触变化方式等。
刻的轻重如何,刻的次数多少决定记忆痕迹的深浅程度,具体表现就是记忆程度,即记忆固程度,以及记忆时间,即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具体表现为神经回路的连接稳固性程度、神经递质传递水平、新增受体数量、新增突触数量以及细胞内是否发生骨架变化等。
一般说,记忆程度越牢固,神经回路越稳固性程度越高,神经递质释放水平越高,新增受体数量越多,新增突触数量越多,细胞内发生骨架变化的可能性越高。反之,亦然。
而录,就是因为神经具有可塑性,能导致其发生内在变化的结果;所谓神经可塑性,就是神经系统自我产生神经回路的连接,自我增加神经受体、突触和神经细胞内骨架,这些神经系统的连接、增加和就是对外界刺激和自我感受的“录”,也就是记忆痕迹。
这种记忆痕迹既是一种编码,也是由这些连接和增加组合的复杂信息,是目前人类尚未破译的信息,只有大脑才能读懂的信息。
刻是外因,录是内因,因此,记忆是外界刺激和内在感受的外因与神经细胞可塑性能使其发生内在变化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有外在的刻,没有神经可塑性能使神经发生内在变化,记忆也是不会产生的。
针对外界刺激和内在感受,神经细胞如何可塑,则有其内在变化规律,目前人们尚不清楚,也就是它是如何针对外来刺激,如何进行编码、组合录入现实情况的,还有待人们未来去探索。
在此作一些探讨:
对这些无数细微的脑信息的编码、编程,目前人类一无所知。
虽然现代科学,已经通过脑电图和核磁共振照相技术把人类大脑某些脑病变和情感情绪变化的信息揭示出来,但都只能揭示出电流变化和蛋白质、基因生物变化痕迹,并不能真正揭示出这种变化的“编码、编程”规律和实质;更不能准确看到你小区每栋楼的区别、小区花园、喷泉位置等不同信息“编码、编程”规律和实质。
对此,就有科学家大胆猜想,我们大脑中有限的电流变化、神经递质变化等信息编辑程序元素,虽然编辑程序元素有限,但也可能采取二位进制、三位进制、十进位等方法进行编程。
比如,我们皮肤感觉,有打击痛感觉、火烧伤感觉、水烫感觉等,而且这些感觉中,我们还能分辨出感觉程度不同,是哪个位置,是哪个方式刺激的等等,很是复杂;但我们传递这些感觉的电流、神经递质信息传递元素有限,那么,则很可能就采取二位进制、三位进制、十进位等方法进行编辑不同程序给大脑。
还形象地说,交通警察在指挥交通时,他只有二个手,但为表达的交通信息远不只有二个信息,这时,他就会利用二个手采取特有的编辑方式,“编辑”出不同式样,以表达更多的不同的交通指挥信息。
我们大脑在有限的编辑程序的元素中,也许会采取进位制、也许会采取特有规律进行脑信息编码、编程。
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人类总有一天,能认知和掌握我们大脑是如何编码、编程的;这对我们心理康复有着积极伟大意义,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创举,更是一场革命;但也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因为,这样,很可能,有人利用大脑编码、编程来控制他人,偷窃他人心理隐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